人工樓價的負擔比率
根據去年2013年度的政府統計數字,香港家庭的入息中位數為2.25萬元, 個人的入息中位數側為1.23萬元,好多人因此會不約而同咁,攞呢個中位數去計算香港樓價是否太高,負擔是位過重。
不過,我一直認為呢個數字係好無意義,一來一方面好多人已經提出,呢個家庭入息中位數包括左好多住係公營房屋入面的人仕,即本身佢地基本上已經唔係潛在的樓房買家,咁又搵佢地黎計算中位數的話,明顯地就低估左香港人實際的負擔能力。
從中位數,我地明白到呢個唔係一個average (or mean),而係統計學上的median,亦即如果有九個人,順序由低至高(或高至低都一样)的第5個人佢究竟搵緊幾多錢入息。所以,如果你將完全唔關事的人去移開,然后只針對私人永久性房屋呢一個群組,你會發現政府的數字好快比到個好明顯的indication比你,就係家庭收入中位數即時跳入左25000 or above呢一個group入面。
2013年第3季按住戶每月入息及房屋類型劃分的家庭住戶數目
| 房屋類型 | |||||
| 住戶每月入息(港元) | 公營租住房屋 | 資助自置居所房屋 | 私人永久性房屋 | 臨時房屋 | 總計 |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
| < 4,000 | 31.4 | 16.2 | 73.9 | 2.1 | 123.6 |
| 4,000 - 5,999 | 66.4 | 9.8 | 36.2 | 1.2 | 113.5 |
| 6,000 - 7,999 | 79.5 | 10.9 | 35.6 | 0.9 | 126.9 |
| 8,000 - 9,999 | 69.5 | 15.0 | 46.2 | 0.9 | 131.6 |
| 10,000 - 14,999 | 137.5 | 37.9 | 107.2 | 3.5 | 286.1 |
| 15,000 - 19,999 | 119.3 | 44.4 | 104.3 | 1.7 | 269.7 |
| 20,000 - 24,999 | 82.8 | 50.7 | 116.3 | 1.3 | 251.1 |
| 25,000 及以上 | 150.4 | 188.2 | 776.5 | 2.3 | 1 117.4 |
| 總計 | 736.8 | 373.1 | 1 296.2 | 13.8 | 2 420.0 |
當然,詳細的數字我沒有再去搵,但點解要考究人工呢件事,就係出黎做野咁耐,我發現香港人的人工真係好鬼"估你唔到"。我之前提出過,我的朋友,20-30K係差唔多一個好基本的數,30-40K亦係一個普通的數,40-50K亦大有人在,呢個係講緊30-40歲群組入面的人的收入,亦遠超政府所公佈的中位數數字。
有好多網友亦係唔同的轉載入面,提出話30歲邊L度有呢D人工,話我的粗略估計真係幾粗,所以順帶一提係,你試下randomly捉十個30-40歲的人黎問,一定有D人有我講的數,亦一定有D人無我所講的數,所以你咁岩自己無,又或者身邊果幾個朋友無,咁就想反證所有人都無的話,一方面你的論點其實好薄弱,而另一方面更反映你自己身邊朋友的水平。我無意去攻擊任何人,但係我想講如果你30幾歲搵兩皮野都無的話,我大約可以認定一就係細個無讀書,所以做緊低收入的職位,咁你做到60歲都仲係中五學歷的服務員,中七學歷的文員,我絕對尊重你的職業,但亦要建議你自我檢討下係閣下競爭力的問題,定係社會的錯。
點都好,我身邊的都係一般有大學畢業有份正職的朋友,當然也有部份有master的學歷,但都無需要什麼特別的際遇,普遍都能達到呢一個兩三四萬的人工無走雞,套用呢一點,我其實一席都唔係好明白點解香港政府計數會包含埋公營房屋的人仕去計。不過,就當你真係要包埋,數字上又係咪真係有反映實際情況呢,是咪公屋的人就一世買不起樓呢?
相信大家身邊亦有好多朋友是住公屋,長大后慢慢買樓,亦即係話公屋亦有一部份人隨時間就有能力買到樓。之但係點解政府的數字中位數竟然係咁低呢?好明顯一個白痴的道理,就係如果我住公屋呢家好好搵,我會唔會係政府上黎做統計時,話比你聽我實際搵緊十皮八皮一個月先?咪L硬膠啦,唔驚你搵人搞鳩我咩,所以老蟹都一定會"報細數"!!
亦即咁講,如果你楂的士的,今年好摶命每個月都楂到25000番黎,但你無報稅無呢样果样,政府的統計員黎問你搵幾錢,Hi你唔會咁苯實講25000掛? 同样,如果你個仔呢家出黎做野搵15000,統計員問果時,你隨時都費事答有啦,死都話佢無野做好出左街好過啦!! 做工程裝修的,咪又係一样,有D人可以搵十九幾萬一個月,然后下個月搵幾萬咁,不過全現金無單無報稅,會唔會咁傻同你講真話? 我唔係話全部人都係咁,但你話一個都無我就打死都唔信,所以公營房屋的中位數,我絕對認為係有好嚴重的數字誤差,因為有太大誘因去報假數了!奈何政府竟然仲用呢個數字去為樓市把脈,係咪玩野啊!
再者,買樓其實係一個財富與現金流的結合,但係人工只係反映現金流,而你儲左幾多年錢係完全無計落入去,呢一個亦係完全低估市民購買力的盲點。另一方面,我想問香港人係咪剩係得打工仔,無人做老細?舉個例,李嘉誠如果以人工方式的月入如果得一萬元的話,我想問佢的負擔能力係咪連一層200萬元的樓都買唔起?所有股息,資產,公司的盈利,好多時D老細都留係間私人持有的公司度,屋企洗幾錢就搵公司開數黎減稅,呢D數又完全無計。
所以,以家庭入息中位數黎計負擔能力,我認為呢個數字的盲點多L到你唔信,而如果真係要純以呢個數黎計,我亦認為香港樓價應該澎澎聲跌幾成先合理,奈何香港樓價仲支持到係呢個位,你可以相信係鬼掩眼突然炒高左,又或者,市場只係反映一D你睇唔到的購買力,亦即係好多人出黎話我的人工估計得好粗略一样,我的意見係你身邊的人水平不足,其唔代表整體香港人一样咁低水平。
http://hk.news.yahoo.com/%E5%85%A5%E6%81%AF%E4%B8%AD%E4%BD%8D%E6%95%B81-23%E8%90%AC-%E7%A8%8D%E5%89%B5%E6%96%B0%E9%AB%98-225112570.html
https://www.censtatd.gov.hk/hkstat/sub/sp150_tc.jsp?productCode=D5250001
仲有一個盲點,就係每月入息多數人都只會報工資收入,即使撇除隊長所講報細數(人工)的情形,睇怕收股息、收租等早已退休/財務自由的人仕都會報零入息
回覆刪除勞動人口其實得三百八十幾萬,只睇工資一定唔係whole picture
以我記憶所及,census問入息果條題目係叫人包括埋租金收入等恆常收入的,但有幾多人計埋就真係唔知。以前我地做research, 可能係非政府機構,冇乜誘因報大或報細,唔想講多數唔答。我地條數經常同政府條數唔夾,大概高10000度。
回覆刪除如果要用咁樣的講法 去質疑 市民會不會報細數
回覆刪除其實 相當無稽的
於概念和方法上寫的清清楚楚
"住戶每月入息指一個家庭住戶內的住戶成員於上月的總現金入息(包括從所有工作獲得的收入及其他現金入息)。"
而不是人工收入
要睇僱員收入
可以參考
收入及工時按年統計調查報告
https://www.censtatd.gov.hk/hkstat/sub/sp210_tc.jsp?productCode=B1050014
「收入及工時按年統計調查」以政府統計處備存的機構單位記錄庫為抽樣框。機構單位記錄庫是一個由政府統計處整理的完備商業機構記錄冊,主要作統計抽樣用途。機構單位記錄庫根據其他政府部門提供的資料,如稅務局商業登記署、運輸署及社會福利署,以及政府統計處各項統計調查所搜集得的資料,定期更新。
當然你可以繼續話報細數
但都可以話僱主報大數然後比較合約上人工少的工資
再者你假設收入報細數
刪除咁樣只會做成 低入息人士住私人永久性房屋的比例上升
我入息3萬報1萬 但都是住私樓 (你總不可能報假地址吧?)
咁入息1萬的人住私樓比例會上升而不是下降
但公司根據合約報稅就不可能隱瞞入息了吧?
我的意見係你根本唔相信統計學
更沒有全面接觸數據
我的意思是你根本連閱讀理解能力都有問題。
刪除總括黎講, 盲點有:
回覆刪除1. 公屋/居屋未補地價住戶
2. 老闆/投資者
3. 暪稅者 (自僱/收租唔報稅)
4. 食穀種人士
5. 哽老族
6. Expat
漏左最重要一點: 7. 低稅率 + 極少政府抽水
刪除